- +1
改革开放40周年 | 奋进吧,我的锦江!在回望历...
本文原标题:《改革开放40周年 | 奋进吧,我的锦江!在回望历史中开创未来!(二)》
点击上方“锦江发布”可以订阅哦!
上周,锦哥在(点击阅读)一文中收到许多留言......
锦哥知道——作为锦江人er,看见家乡发生了这么大变化,你们都感到灰常骄傲和自豪~ 其实,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带来了城市各方面的变化,也为我们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那么,锦江区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到底是怎样的呢?一起跟着锦哥看一下!目标定位
站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发展点,在充分借鉴北京总规和雄安新区规划先进理念、策略、方法的基础上,立足锦江区域实际,确定了“优雅时尚、品位锦江”的锦江区形象定位,建设“新经济高地、国际化城区”的总体目标,以及“商业商务中心、国际时尚标杆、天府文化窗口、品质生活典范”的功能定位。
优空间构建一核一轴三带六片的空间格局
锦江区统筹把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城市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形成产城融合、功能完善、健康安全、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
一核天府锦城核心区
按照“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定位,通过降低开发强度、减少居住人口、疏解非核心功能、增加文化功能、增加旅游功能、增加开敞空间的方式,聚集高端要素、调优消费业态、缩短消费时差,以提升功能品质、弘扬天府文化、彰显锦城魅力,通过有机更新来传承天府文化,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一轴东大街产业发展轴
通过增加产业空间、优化天际轮廓、突出重要节点等方式,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塑造现代都市形象。
三带锦江生态带
突出文化休闲功能。通过赋新历史遗存,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景点;通过聚集文化设施,新增一批美术馆博物馆;充分用好滨水空间,植入一批时尚消费业态。
沙河生态带
突出亲水宜居功能。注重生态修复,提升景观品质;强化参与体验,增加慢行系统;优化开敞空间,植入艺术小品。
9号线生态带
突出生态休憩功能。通过建设生态走廊,连通金融城和东村片区;植入高端产业,增加功能配套,强化生态休闲功能。
六片——攀成钢片区:突出区域性商业中心功能
——琉璃场片区:突出艺术生活功能
——狮子山片区:突出环川师文创功能
——金融城片区:突出金融和新经济总部功能
——东村片区:突出区域性商业中心和文创艺术功能
——环城生态区:突出生态文创旅游休闲功能
优功能全面落实“三减三增”
——减居住人口。通过分区详细规划,调整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人口由86.9万人调减至73.3万人,减少13.6万人,建设用地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1.92万人减少到1.62万人,行政区划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1.41万人减少到1.18万人。
——减开发强度。严格按照“中优”形态分区控制要求,规划减少开发总量1050万平方米达到降低开发强度,减少建筑总量的目的。
——减非核心功能。围绕锦江区城市功能定位,全面梳理城市低端业态,通过调迁一批一般性制造业项目、职业技术学校、批发市场、其他非核心功能项目,将高集聚度的非文化类公共服务设施和低产出的产业形态向外疏解和转移,降低对人口的吸附能力。
——增文化功能。通过增加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场、艺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保护利用优秀历史建筑文化遗存,加强文化景观塑造和文化特色培育,提升城市文化魅力。
——增旅游业态。精心打造都市快节奏与休闲慢生活、优雅从容与前卫时尚相互融合的旅游休憩系统,打造商贸文化街区、水文化街区、休闲文化街区、文创街区、艺术街区等特色街区以及高端酒店和地标建筑,营造多元识别空间标识,提升锦江开放形象,增强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带动力。
——增开放空间。构建以环城生态区、大型城市公园、三级绿道、宜居水岸、小游园微绿地形成城市开敞空间,营造多元公共节点,充分利用社区及单位的零星地块、闲置土地,见缝插针织补小游园、微绿地,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构建绿道体系和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三级绿道280公里,其中区域级绿道35公里,包括锦江绿道、熊猫绿道、锦城绿道;城区级绿道100公里,包括沙河绿道、东大街绿道、绿轴绿道等;社区级绿道约145公里,每个社区服务设施均有绿道覆盖。形成以自行车专用道、步行特色道、步行优先道、通学优先道为主体的城市慢行系统。
打造宜居水岸以文化+商业、文化+生活、文化+创意、文化+商务、文化+生态为主题,打造70公里主题岸线,提升水网连通性,实现通水、通绿、通岸的目的。
优产业突出主业主责,构建“1+1+3”主导产业
落实“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大力发展以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为主的新经济,以全国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为主的总部经济,以品质商业、高端商务、时尚消费为主的商业商务,以金融安全、消费金融、外资金融为主的金融服务,以现代传媒、创意设计、原创艺术为主的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
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产业生态圈“三大商圈”商业商务产业布局
春熙路商圈
世界级商业商务中心
攀成钢商圈
区域级商业商务中心
东村商圈
区域级商业商务中心
“两区”金融服务产业布局东大街金融服务集聚区
消费金融、外资金融、金融安全
金融城金融服务集聚区
总部金融、传统金融、资产管理
“一廊三区”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红星路文创走廊
环川师文创集聚区
东村文创集聚区
文创产业集聚区
优形态优化城市形态和风貌
增加开敞空间,塑造宜人尺度
构建环城生态区、绿道、城市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将环城生态绿楔作为城市绿心,延伸至沙河,塑造“锦江-沙河-环城生态绿楔”生态骨架,通过两横两纵四条绿廊与生态骨架相互渗透,串联生态资源与重要开敞空间,强化生态资源联通,实现水、绿、城融合共生。
注重高低错落,塑造优美界面引导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向绿地468簇群、东大街簇群、攀成钢簇群等重要节点聚集,建立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地标体系;控制重要实现廊道,落实市级风廊管控要求,加强滨河地区、公园周边、历史文化片区、环城生态区等“四边”管控地区对高度管控的要求。
强化风貌塑造,提升城市魅力结合锦江现状色彩基调,构建以大慈寺为核心的历史古城风貌区,以一心桥、东村、金融城为核心的现代都市风貌区,以东湖公园为核心的休闲宜居风貌区,以川师为核心的艺术创意风貌区,以环城生态区为核心的生态田园风貌区。
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一是构建以东大街产业发展轴,锦江、沙河、九号线为骨架的生态带,串联锦江整体城市空间。
二是环城生态区绿楔有机渗透,接入城市公园系统,与锦江、沙河水系共同构建锦江区蓝绿交织的生态基底。
三是加强轴带横向的公共联系,通过构建多层级绿道,完善慢行系统,激活带动区域内部城市空间。
四是结合轨道站聚合片区城市公共节点,通过轨道线串联激活片区活力。
五是结合规划结构主要形成滨水开发界面、城市景观界面和绿色生态界面三种主要界面。
六是塑造区域重要门户和地标系统,引领城市形象。
看完锦江区未来发展规划,明确了锦江的成长坐标和发展路径,大家是不是跟锦哥一样抑制不住内心的鸡冻激动,吼吼~ 当然,锦江的建设离不开大家,所以,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专注发展、苦干实干,为建设“新经济高地、国际化城区”贡献一份力量!编辑|邹婷婷文|区规划局
图|《成都锦江》编辑部
欢迎关注
百年繁华春熙路,国际时尚太古里,浪漫风情合江亭,品味遗韵水井坊,悠闲田园三圣乡。锦江大小事,权威声音,尽在这里。这里是锦江区官方微信公众号“锦江发布”,联系电话(028)86712865;投稿邮箱:754759218@qq.com
微信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