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点赞
评论1
8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系列专题发布会——武威专场新闻发布会,相关领导介绍了武威市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武威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长久之策,锚定“全省领先、西部靠前”营商环境建设目标,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安排部署,制定任务分解清单,建立重点工作台账,一体推进“六大环境”提升行动,持续优环境、提效能、激活力、蓄动能,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改善政务环境方面,武威市以“政务服务零距离”为目标,率先在全省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大力推行不来即享、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在房屋租赁合同网签备案中推行AI智能审批,210项涉企惠民高频事项实现自助办理。建立“12345热线+网格”治理模式,推广“接诉即办、诉来速办”,创新探索“未诉先办”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办理服务事项3295件,好评率达100%。依托“陇商通”平台受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及意见建议,处理投诉举报咨询52件,按时办结率100%。
为活跃市场环境,全面推行“非禁即入”,公开市场准入事项283项,专项清理违规准入许可和隐性门槛,审查清理95件不合规措施。深入应用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实行“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模式,推行政采贷、中标贷服务,出具电子保函5421笔、节约保证金2.27亿元。截止7月底,全市累计注册各类经营主体17.2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6.91万户,同比增长5.18%,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8.52%。全市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4.1%,居全省第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户,同比增长101.3%,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1.3%,民间投资潜力加快释放,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
在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方面,坚持把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化法企共建,积极推行行政柔性执法,主动为企业提供“容错支持”“法治体检”。涉企案件全部实现“一优三快两提示”,即优先引导诉前调解,确定诉讼的快立、快审、快执,并进行立案前、诉讼前保全提示,诉前调解分流率达69%。
为了协同推动创新环境。市委出台《大力推进“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干在先的意见》,引导和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探索创新、跳起摸高,持续打造鼓励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
同时,武威市出政策抓落地,持续优化要素环境。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支持政策,引进“三个500强”企业15家,签约项目1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99.9%,其中省外到位资金273.4亿元、增长127.4%。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水气暖报装实现“1份材料”、“2个环节”、“3个工作日”办结,用电报装实现“三零、三省(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省力、省时、省钱)”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政府平台作用,通过“甘肃信易贷”投放贷款129亿元,组织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融资30亿元。认真落实包抓联、“六必访”制度,安排14721名干部包抓20385户企业,累计走访企业2.8万余次,协调解决问题2855个,帮助解决用工近4000人,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设立“企业家日”,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发展难题。
为打造一流人文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突出企业家主体地位,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社会氛围。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城区园林绿化扩面增绿,大力建设宜居城市。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改建中小学、幼儿园9所,新增中小学学位、幼儿园园位5000个。健全医疗卫生和康养服务设施,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全市公立医院全部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床旁“一站式”结算服务。紧抓“高铁时代”开通机遇,大力“引客入武”,推进各类文化场馆项目建设,精心谋划23条精品旅游项目,打造“城市夜游”新亮点,文旅消费活力全面释放,旅游人数和消费分别增长140%、187.3%。
二季度,武威市优化营商环境考核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信用工作考核并列全省第一,6月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全国第22位。上半年,高质量发展42项正向评价指标有21项列全省第1位、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综合得分列全省第1位,获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进步奖”,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稳进提质的优异答卷。
来源:视听甘肃
编辑:姬 炘
责编:许玲芳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