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点赞
评论0
政务公开是政府服务人民、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崆峒区西郊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为民、便民、利民”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工作机制、阵地建设、公开形式三方面着重发力,积极探索政务公开新模式、新路径,推动政务公开机制系统化、公开内容规范化、公开形式多样化,努力做好“政务公开+”文章,激活为民服务“神经末梢”,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落实长效机制,巩固公开成效,推动政务公开“新提升”。
坚持把政务公开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纽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主要渠道,构建政务公开预先审核、主动公开工作机制,对于公开事项实行“街道主要领导+业务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政务公开业务干事”预先审核流程机制,多层次把关审核公开事项,确保公开内容真实、规范。推行首问负责、一门办理、一站服务、公开公示等主动公开机制,明确各科室(中心)、社区公开责任、标准规范,并定期督促业务责任科室主动公开、规范公开,不断提升公开质效。召开政务公开工作推进调度会、政务公开、服务礼仪培训会等4场次,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的范围和主体、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和责任划分,详细解读培训政务公开的工作要点以及依申请公开的办理主体、流程,构建职责明晰、协同配合、办理高效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定期开展业务轮岗培训工作,培养 “全能型”工作人员,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一窗办、一网办的能力,使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让政务公开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居民群众。
拓宽公开阵地,夯实公开基础,焕发政务服务“新气象”。
坚持便民利民原则,以落实“标准化+便民化”为工作导向,高标准打造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各社区设置“一站式”业务办理窗口,创新开设政务公开专区,集中摆放时事信息、便民政策、便民服务手册等资料,配备政策展架、自主电脑、爱心座椅等暖心设施设备,安排工作人员现场进行办件指引、咨询解答,并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帮办代办、政策咨询等服务,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截至目前,共累计为34675余名办事居民群众提供业务引导、咨询解答等服务。同时,积极探索“政务公开+网格化”工作模式,把政务公开工作有效融入网格化建设,以网格长、网格员、志愿服务队等力量为基础,通过网格群、居民微信群及时推送民生保障、救助帮扶等政务信息4679条,推动政策法规宣传、民生事项服务、社情民意收集等各项政务工作,做好主动公开“传声筒”,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务工作透明度。
延伸公开触角,完善平台建设,开辟政务服务“新渠道”。
为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路径,拓展衍生功能,街道通过区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网站公开专栏、“西郊街道”微信公众平台,9个社区政务信息公开栏,定期推送发布街道重点工作、便民服务事项、咨询政策解读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内容。同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等文明实践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政策、树新风、办实事,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政务公开工作有机融合,让政策宣讲和文明实践工作走进千家万户。截至目前,街道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累计公开政务信息183余条,各社区在公示栏公开信息241余条,切实做到了重要政策早发早知、动态信息常更常新,政务公开及时准确。通过主动靠前的服务,确保政策法规宣传到位、民生事项服务高效、社情民意收集及时,有效促进各项事务由“工作末梢”向“公开前沿”的转变,全方位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扩大政务参与,加强回应关切是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政府转变职能,强化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西郊街道将聚焦居民需求,突出重点领域,创新公开方式,持续提高政务公开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让政事儿公开看得见、摸得着,切实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来源:崆峒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哈骥洲
崆峒区融媒体中心:朱越
通讯员:薛淙文
编辑:舒 乐
责编:许玲芳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931-868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