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电商市场,拼多多以其独特的模式和策略,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近日,拼多多发布的财报显示,其人均创收高达1222万,这一数字在行业内堪称惊人,也引发了业界对其成功背后原因的深度思考。
拼多多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拼多多采取的是“社交+电商”的模式,通过用户的社交网络进行商品推广,降低了营销成本,提高了销售效率。同时,拼多多还通过“团购”的形式,让用户在享受低价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购物的乐趣。这种模式不仅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也为拼多多带来了高额的收入。
11月28日,拼多多(PDD.O)再次交出一份超过市场预期的财报:2023年三季度,营收688亿元,同比增94%;经营利润167亿元,同比增60%。前三季度,营收、经营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75%、71%。财报发布后,拼多多市值一度达到1830亿美元,与阿里巴巴(BABA.N)差距缩小到100亿美元,是京东(JD.O)的4倍多。
相较于去年三季度,除了主站、买菜两项,今年拼多多还多了海外业务Temu。Temu快速扩张,自去年9月1日首站上线美国以来,已经进入48个国家和地区。这导致三季度,拼多多的销售和市场费用同比增55%,营业成本同比暴涨262%。2023前三季度,两项费用同比增速分别为52%、151%。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自2021年开始有正向经营利润,2022年后,营收和利润都保持高速增长。拼多多用八年时间建立“低价”的品牌形象且持续加强,在任何时候,“低价”都是零售的利器,尤其是电商领域的基础设施逐渐成熟,电商平台在购物体验上很难做出明显差异,“低价”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
成立初期,拼多多依靠低佣金率,吸引大量小商家和白牌商家。天猫和京东的佣金率根据品类不同会有差异,天猫佣金率基本在2%—5%,京东大多是3%—8%,个别品类超过10%。拼多多的佣金率是千分之六,远低于其他平台。同时,借助微信的社交属性,加上各类拉新玩法,包括“砍一刀”、“拉新返现”等,迅速提升活跃用户数。
以“低价”为核心吸引到卖家和买家后,拼多多通过流量倾斜,进一步加强“低价”策略,在拼多多的平台上,只有更低的价格才能拿到流量推荐。而在其他电商平台,一个商品是否能获得流量推荐,原因复杂得多,包括用户喜好、店铺等级、好评度,以及商家的广告投放等。
卖家们卷入了拼多多建立的“低价—流量”循环。其他电商平台上,如果用户退货,平台不收佣金;而在拼多多只要交易发生,佣金就会扣除。卖家们只能用更高销量来抵消退货成本。
相比其他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大厂,拼多多最明显的特点是“克制”,拼多多除了电商和买菜,没有其他业务。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多次表示,不会投入到自己不擅长的行业或是已经很成熟的领域,例如支付和物流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