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过去,我也认为,影院中间的位置是最好的,所以每次买票都买影院中间十字交叉点,直到最近被一个做电影屏幕的朋友给我科普了一下。才知道这个区域并不好.那到底为什么这么说呢?
风臻特地去查了查资料,下面给大家整理下:
众所周知电影都是放映机将光线照射在银幕上,然后反射出影像。
因此,运用简单的光反射原理,反射时的光路与正入射的光路成逆行,正好射向观众的眼睛。看一场电影少说也一个半钟头,在这种长时间的强烈反光照射下,非常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千万不要迷信正中间的位置。(也就是说,跟我们直接盯着投影仪是一个道理。)
那么普通影厅如何选座最好?
虽然最中间的位置不是最好的,但是中间周边的位置值得选择,这些位置受回声影响小,特别是较大的影厅,属于视觉听觉效果最佳的位置。以及还有人认为,观看3D电影,位置靠后比较好。(比如我
这也是一个误区……经常有人分享经验说后两排位置最好。
3D电影是模仿人的两眼视觉差拍摄的,放映时也是两台机器同步播放,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重叠、模糊不清的,必须得借助特制的眼镜。
而3D眼镜是偏增光的,戴上后,会感觉银幕亮度减弱了许多。人在黑暗中瞳孔会放大,眼睛的睫状肌一直处于紧绷拉扯状态,3D电影画面声光效果强烈,对眼睛的刺激尤为强烈,时间一长很容易导致眼压升高,甚至诱发急性青光眼。这也是为何个别观众在观看3D电影时产生头晕、呕吐的情况。
这时候如果你坐在特别靠后的地方,你的眼睛的焦点跟屏幕的距离会加长,会导致我们的瞳孔变更大,长期处于这种状况,对眼睛是非常不利的。那么观看3D电影的最佳位置是什么?
距离中间靠后2、3排位置中部区域最佳,画面处在非常均匀的平面上,并且看到的屏幕效果是最全面的。
既然都说到这儿了,那再一起看看荧幕那些事儿。比如电影院播放的电影,都是什么分辨率的?
IMAX胶片(6K)
IMAX使用70mm胶片,理论像素数可以达到每帧18000x13433,但在后期制作和翻录成播放用的胶片时,由于技术的限制,最终母带的分辨率大约能达到8000这一数值,而母带翻拷出的播放用胶片,可以达到6000像素(宽度),也就是6K级别,这已经是现在商业播放的极限分辨率了。IMAX胶片电影通常都是些40分钟以内的科教片和纪录片,商业电影只有《变形金刚2》和《蝙蝠侠-黑暗骑士》的部分场景采用了IMAX拍摄。
IMAX DMR (4K~6K)
采用DMR技术,将35mm胶片的母带用最佳品质扫描,再进行数字增强后,重新冲印到70mm胶片上。35mm胶片最佳质量大概在4K左右,通过增强后,冲印到70mm胶片上,肯定达不到6K效果,也应该比4K强一些。
4K数码播放
35mm胶片,通常可以达到4K(分辨率为4096x3112。注:经hoohoog说明,参照SONY 4K投影机参数,分辨率应是4096x2160)的图像标准,索尼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目前唯一商业化的4K放映设备占据了少数高端市场,并发行了如《蜘蛛侠3》等影片的数字4K版本。北京星美国际影城、西单新时代影城、上海的金逸、永华等影院也都购进了这种放映机。
2K数码播放
大部分电影播放厅内,采用的都是2K的数码播放设备,分辨率2048×1556(注:参照SONY 2k投影机参数,分辨率应是2048x1080),扣除画面比例问题,裁切掉用不上的部分,其实,2K的数码播放,和家庭FULLHD标准其实也相去不远了。这就是为什么强悍的蓝光在强悍的家庭影院设备播放时,有时是其实是不弱于电影院的效果的。许多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如《星战前传》,包括热门的《阿凡达》,其实图像分辨率仅仅是1920x1080而已。
普通胶片播放
胶片母带,还是质量优良的,能够达到4K,而我们在影院是不可能看到母带的,都是翻录又翻录的拷贝,而且胶片在播放过程中会污损和划伤,所以,实际分辨率大概会降到接近2K的标准,甚至在胶片老旧或受损时,还不如2K数码播放的效果。
1.3K数码播放
一些中低档次影院,采用了更低端的投影设备,分辨率只有1.3K标准,也就是在1280x1080,这样的设备,播放效果肯定是很差的。
自11世纪,人们意识到“小孔成像”的原理,到16世纪,达芬奇描绘出“黑箱”概念,1891年,爱迪生发明“活动电影放映机”,1895年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映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电影荧幕的尺寸与范围也越来越大。
在过去,父辈能在一年中看上一次电影,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享受,而那时候,不管荧幕多小,都是最好的。骑着车,叮叮当当,有三五好友,有暗暗谈情说爱的小情侣,也有全家出动。所有人挤在一个小小的窗口,排队买电影票;而现在,我们只需要拿起手中的智能设备,点几下,就能很快定好座位。那些记忆中的老电影院(你小时候是怎么看电影的?)
每个年代都有属于各自的美好,抽时间去看场电影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