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培训题纲
泊头市中小学图书馆员培训提纲(1)
泊头市教育局电教站 赵金凤
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后的图书馆员,将扮演管理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将是知识的导航员,在精神文明中负有重要职责。
为了提高我市图书馆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并为“普九”复检做好充分准备,特举办了这次培训班。
一、培训内容主要是《21世纪中小学图书馆实用知识》。
(一)21世纪中小学图书馆实用知识。
1、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
2、中小学图书馆的任务;
3、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流程;
4、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
5、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设备;
6、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设备;
7、中小学图书馆文献装备;
8、现代文献资源的类型;
9、文献资源的采访工作;
10、图书外观结构常识;
11、如何粘贴书标;
12、文献资料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13、文献资料排架的原则与方法;
14、文献资料的清点与保护;
15、中小学图书馆文献分类基本知识;
16、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基础知识;
17、中小学图书馆外借工作;
18、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工作;
19、中小学图书馆阅读辅导;
20、中小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教育;
21、21世纪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素质与教育;
22、中小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
(二)专家讲座:如何实现图书管理自动化。
(三)经验介绍;
(四)参观图书馆(交中、交河城里小学、王武中学、三中、五中、光明、实验、铁路小学)
二、培训形式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培训,21世纪中小学图书馆实用知识备有电子讲稿,方便学员使用。对培训考试及格者颁发图书管理员上岗合格证书。
第一讲
中小学图书馆(室)文献分类基本知识
文献分类的基本概念。
(一)文献是记录一切人类知识、信息的载体。
图书馆文献是指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包括书籍及其它文献资料,如磁带、光盘、录音、录像资料等)。
(二)文献分类就是依据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及其它特征,将图书馆藏书分门别类地、系统地加以组织和揭示的方法。
文献分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图书馆藏书的整体而言,“同其所同,异其所异”,也就是根据每种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把不同的文献加以区别和分开,又称区分。把相同的文献放在一起,把相近的文献联系起来,整理成有条有理的系统,又称类集。对于藏书的区分和类集,是文献分类的本质含义;第二:对于一种具体的文献,根据其内容,将它归入到所采用的既定分类体系中去,叫归类。
文献的分类标准有两种,即主要标准和辅助标准。
文献内容的学科(知识)属性是文献分类的主要标准,这是文献本身所特有的、最主要的、有决定性的、为其它属性所依附的属性。文献的其它属性,如属于内容方面的其它属性,包括著者、地域、时间、人物等;属于形式方面的属性,如体裁、体例、文种、载体开本等等,这些只能作为文献分类的辅助标准。例如《哲学词典》一书,哲学是它的学科内容,应作为分类的主要标准,词典则是它的体例,是属于文献形式方面的属性,应作为文献分类的辅助标准。在这里应切记,主要标准是文献分类首先应用并尽可能一贯应用的标准,而辅助标准是在主要标准不能或不适宜使用时才采用的标准。
一本书由于所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例如人物传记,如果以文献内容(即被传人的生平、事迹)为标准,应分别分入各学科;如果以文献编制的体例形式为标准,则可以集中分入传记类。
二、文献分类的任务和要求
文献分类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三项:
揭示每一种文献的学科知识内容及其它特征。
把学科性质相同的文献聚在一起,不同的加以区分。
根据各类文献之间的亲疏关系,将藏书组成一个体系,并编制反映该体系的检索工具。
文献分类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两句话:
1、“归类正确,反映充分”。这是对文献分类最起码也是最主要的要求。
2、“前后一致,方便检索”。这是图书馆对文献分类的特有要求。
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其中:
文献分类所依据的工具——文献分类法(表)。
文献分类所遵循的规则——文献分类规则。
文献分类法和文献分类规则是学习文献分类的主要内容。
三、中小学图书馆文献分类的意义
图书进馆后,经过验收、登录和加盖藏书章,就成了中小学特有的知识财富。如何将这些知识财富提供给广大师生进行利用,就必须加以科学的整理,完成系统化的储存。如果对馆藏文献进行了科学分类,馆员就可以通过分类目录及时准确地了解馆藏并向读者提供所需要的文献。不但可以节省师生时间和精力,而且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
四、中小学图书馆文献分类的作用
(一)编制分类目录
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编制分类目录。读者可以按照不同的知识门类,在分类目录中查找到所需要的文献;图书馆员也可以通过分类目录宣传和推荐各种知识门类的新书、好书,辅导读者阅读。又如某学生读者想查《汉语成语小词典》,而这本书本馆没有,但有《现代汉语成语词典》,虽然前一本没有查到,但是通过分类目录,找到了与之相关或相近的文献资料,这样就大大地方便了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往往不知书名,只想借阅某一方面的图书,以扩大知识视野,指导学习。不会因不知书名、著者等,面对茫茫书海而兴叹了。
(二)组织分类排架
图书馆的藏书排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对读者直接查阅和馆员直接管理最为方便,最为理想的是按照知识门类排列的方法,即分类排架,这种方法是较为科学、系统地组织藏书的方法。中小学图书馆通常采用分类排架法,这对开架借阅也是大有好处的。
(三)进行分类统计
文献分类统计,是从藏书的知识门类上说明图书馆的入藏情况和流通情况,为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研究制定工作计划,以及质量上评价图书馆完成任务的好坏,提供了可靠的数据。特别是中小学图书馆,可以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分析,找出加强采购工作和读者工作的途径和重点,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展开。
第二讲
《中图法》的基本结构
文献分类法的类目结构
文献分类法就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相应标记符号的分类文献的工具。文献分类法主要由类目表、标记符号、说明和注释、类目索引等四部分组成。即:
基本部类
基本大类
类目表 简表
详表
通用复分表
复分表
专类复分表
类目号码
图书分类法 标记符号
辅助号码
编制说明
说明和注释 大类说明
类目注释
直接索引
类目索引 相关索引
为了便于学习、了解、掌握和正确使用分类法,我们以《中
(一)类目表的构成
类目表是根据类目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中图法》的类目表是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由基本大类、
1、基本部类:基本部类是图书分类法最概括、本质的划分,但不用来分 1、总论复分表
2、世界地区表
3、中国地区表
附表(由8个通用复分表组成) 4、国际时代表
5、中国时代表
6、世界种族与民族表
7、 中国民族表
8、 通用时间、地点表
分类表在编制过程中,许多类目进一步区分时,往往会出现需要采用同一标准,而区分出来的子目又大致相同的情况。例如各门学科都有理论、历史、现状、论文集、会议录、教科书、工具书等等出版物;而在各国政治、历史、文学等各学科中都有按地区或按时代区分的问题。如果在各学科的类目中都分别列出这些细分类目,势必会使分类法的篇幅十分庞大,这自然是不可取的。因此编制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复分表是十分必要的。
(二)类目之间的关系(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关系、相关关系)
例如: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一级类目
G4 教育 二级类目
G40 教育学 三级类目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苗 三级类目
参见D64 三级类目
G42 教学理论 三级类目
G43 电化教育 三级类目
G44 教育心理学 三级类目
G441 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 四级类目
G442 学习心理学 四级类目
G443 教师心理学 四级类目
G444 学生心理学 四级类目
{G445} 青少年心理学
停用;3版为交替类目,宜入B884.2;4版改入B884.2
G446 教育社会心理学 四级类目
G447 学科心理学 四级类目
G448 教育心理诊断与教育心理辅导 四级类目
G449 教育心理测验与评估 四级类目
从属关系:
某一个类与其直接细分出来的小类之间的关系称为从属关系。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在分类表中的体现形式上是上下位类。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学理论”、“电化教育”、“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的下位类,“教育”则是这些类的上位类。而“教育”又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的下位类。由此可见,上下位类是相对而言的。从一个类中区分出若干小类,被区分的类目称为这些小类的上位类,区分出来的类目是被区分类目的下位类。上下位类的特点是上位类的属性必然存在于下位类之中,体现在分类图书上就是能分入下位类的图书,一定能分入它的上位类。
连续划分形成一系列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称之为类系。如上例中的纵向关系就是一个类系。《中图法》采用印刷字体的不同和缩行排列的方式来表示类目之间的从属关系。
2、并列关系
某一个类直接区分出若干小类,这些小类之间是并列关系。具有并列关系的类目在类表中的体现形式是同位类。同位类的特点是它们都具有其上位类的的属性,但同时又各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同位类之间互相排斥。表现在分书上就是,能分入某一类的图书,绝不能分入它的同位类。
交替关系
当一个知识门类同时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时,分类法一般同时在这些有关学科设置类目,并确定其中的一个类目为使用类目,而将其他有关类目用“[ ]”括起,注明“宜入ΧΧΧ”,供选择使用。这种供选择使用的类目称为交替类目。交替类目一般不用作分类图书。如使用交替类目分书,则应将其使用类目用“[ ]”括起。
使用类目和交替类目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交替关系。
相关关系
有些类目虽不隶属于同一类系,但它们之间都互有密切联系,故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在类表中用设置参见类目来表示。当不同的学科部门,几个类目之间在内容上有密切联系时,分类法一般在这些类目下注明参见另一个类目,这里被参见的类目称为参见类目。如上例中“G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类下注明“参见D64”,这里“D64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类目称为参见类目。
第三讲
中小学图书馆(室)文献分类工作与方法
一、文献分类工作的要求
文献分类工作,是应用一定的文献分类法来组织和揭示图书馆藏书的工作,也就是把图书馆的所有藏书恰当地按排在所采用的文献分类体系中去,从而决定每一种图书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也就是归类。通过文献分类工作,使每一种图书都得到一个分类号。
文献分类工作必须做到:归类正确、前后一致、反映充分、方便检索。
1、归类正确,是指对文献的内容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并能够正确地在分类体系中得到反映。例如:《宇宙外面有个家》这本书,如果仅凭书名分类,很可能被认为是一本科普读物,但认真分析该书的内容,却是一本中外散文集,按《中图法》应归入“I16世界散文集”。
2、反映充分,是指在文献分类时,应充分揭示文献的内容、形式、用途等,向读者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3、方便检索,是指在分类图书时,应尽可能针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按照本馆的方针、任务、读者要求、用书习惯等,将图书归入读者最容易找到的类目中去,方便读者检索与利用。
要达到上述要求,还必须做好图书分类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文献分类的工作程序,遵守文献分类的规则。
二、文献分类前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文献分类法
为了规范化管理,我们泊头市统一选用《中图法》第四版。
(二)熟悉文献分类法
选定本馆所采用的分类法后,就要认真学习,熟悉和掌握它的编制原则、体系结构、类目设置和使用方法等,进而还要掌握各类的结构、收书范围、分类规则及给号方法,还要了解类目之间的关系及辅助表的用途、用法等等。
(三)确定使用本
所谓使用本,是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对所选用的文献分类法进行调整后,确定的适合于本馆实际情况的规范化标准本。这个标准化的使用本,就是本馆分类工作的依据。
例如,对于中小学图书馆文献较为集中的教育类、文史类以及数、理、化类,分类法中所列的类目不一定适合,就要做必要的调整,从而确定出哪些类目要详细分类,详到几级类目;哪些类目可简略分类,简到几级类目;对于复分表和交替类目的使用,也应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作出明确规定,并将这些规定注明在分类法上。一些不使用的类目要划掉。
(四)制定文献分类细则
制定文献分类细则,是为了使文献分类工作不致因为分类工作人员的变动或对归类意见的分歧而不统一。细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严格遵守的本馆文献分类工作程序,每项程序都应规定出一定的职责范围和具体要求。
2、确定使用本馆中各类目的详略程度,复分表及各种标记符号的使用。如本馆同类图书排列所使用的书次号种类,辅助区分号。
3、规定出丛书、多卷书以及特殊体例文献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如丛书、多卷书哪些情况集中处理,哪些情况分散处理等都应明确;地图、连环画册、视听资料的分类也应有明确规定。
4、制定出分类工作质和量的要求以及检查考核的办法。
(五)准备必要的参考工具书
在文献分类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于各种参考工具书。
1、各种字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辞典》、《辞海》、《中国名人大辞典》、《世界名人大辞典》、《古今地名大辞典》等。
2、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各分卷等。
3、年鉴手册。各科年鉴手册,特别是《教育年鉴》、《教育手册》、《中国百科年鉴》等。
4、书目索引。一些重要的书目索引,如《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文史书目》、《二十五史人名索引》等。
5、《中图法》的各种辅助工具书。如《中图法第四版使用手册》
(六)培训分类工作人员
三、文献分类的工作程序
(一)查重
查重就是要查明将要分类的文献在本馆以前是否已经收藏并且分编过,查重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复本书的重复分类,造成给号可能前后不一致或同种书的不同版本、丛书、多卷书的不同册次、卷次等分类号的不一致现象。
1、新书。本馆以前从未收藏、未分编过的,应作为新书待分类。
2、复本书。本馆以前已有的书,其书名、著者、内容、版本等完全相同的同种书(个别书重印后价钱有变化的也应视为复本书)。
3、同种书的不同版本。本馆以前已经有过,但这次又来的是不同版本、译本、增订本或修订本等,都对原书作过某些修改。遇到这种情况,就应抄上原书的分类号,而在其种次号后加上版本区分号,即可。
4、丛书、多卷书。本馆如果是采取的集中分类,则其索书号码应完全一致,只有在卷册号上作进一步区分。
5、某一书的续编、习题解答、学习指导、索引等。如已有原书,则抄上原书的分类索书号,在种次号后加上特别区分号,以保持与原书一致。
(二)归类
1、用CSLN进行归类(打开网站实际演示)。
2、人工归类。
(1)详审书名
(2)详审内容提要
(3)检阅目次(目录)
(4)阅读序跋
(5)浏览全书
(6)了解著者和出版社
(7)利用各种参考工具书
(8)集体讨论
(三)贴书标
当通过分类得到图书的分类索书号(由分类号+种次号或者分类号+著者号组成,种次号由系统生成) 后可将索书号手写或打印在书标上。书标要贴在书脊的下部,距底部2.5厘米处。
四、文献资料的排架方法
文献排架是将图书馆所藏书、刊、音像资料按一定的方法,系统地、科学地依次排列在书架上。
(一)图书排架
我国中小学最常用的排架方法是分类排架法。分类排架就是把所有入藏的图书按学科内容,分门别类地有次序地排列在书架上。图书的架位排列先按分类号从小到大排,分类号相同,按书次号(种次号)排。图书在书架上的排列顺序应以每一个书架为单元,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周而复始长期不变。排架时要特别认真负责,若有个别图书被排错位置,它就可能变成一本“死书”,很难被人找到。分类排架,还要根据馆藏图书的发展留出合适的空间,不能排放得太紧。
(二)期刊排架
期刊排架,指的是对过刊合订本的排架。对过刊合订本可采用分类排架、刊名字顺排架、登录号排架和按年排架等。
音像资料的排架
可按其载体区分,根据载体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装置(如铁柜、磁带架、盒子、光盘架等),分别装入各载体。载体的区分按其名称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排列。一类载体再按入藏编号顺序排架。
五、分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认真查重,将复本尽量放在一起,并注意条形码要按顺序粘贴,登录时保证从复本中最小的号码开始。
2、要注意假复本,也就是外表看上去书名完全一样,但实质上是上下册的关系。
分类完毕后应做的几点工作
一、改变首页内容
主要是要对网站首页进行设置。如“读者入馆须知”,“图书馆简介”(在作“图书馆简介”时要求第一句话应为“本图书馆是泊头教育系统图书分馆之一”,然后是“图书馆创建时间”、“馆舍面积”、“设备设施”、“人员配备”),“开馆时间”,“办理借阅证”,可参见“四川绵阳中学图书馆”或其它图书馆有关内容,结合本馆实际进行更改。
先点击“本馆首页”,再点需改变内容的选项,如“图书馆简介”,点..Edit,输入相应内容,点“保存”即可。其它各项方法相同。
二、规范化管理与环境的人性化
(一)规范化管理是要对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制定出一套内容具体、运作有序、操作性强的管理规则。参见〈河北省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章制度(试行)〉,并将有关制度装镜上墙;规范化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和长期坚持各项制度,且做到不论是什么人,什么情况下,都要按规范办理;规范化管理必须与时俱进。
(二)优雅的读书环境是读者心理环境的感应点,精心营造幽雅、温馨的图书馆内部环境,可使读者保持心情舒畅,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应注意运用不同的建筑方式、建筑装饰及建筑内部各种细节来加强图书馆的人文色彩。在图书馆的装饰上,应力求简洁、明快,营造宁静、宽松、极具人文意蕴的阅读氛围,以洁、净、雅的环境吸引读者。如在正门大厅摆放青翠茂盛的大株植物,在阅览桌上放置一些时令花草,室内适当位置摆放一些常绿灌木,组成一个绿色、充满生机的阅览环境,墙壁配以艺术字画和伟人名言警句,起到了抚慰人心、陶冶情趣的效果。
几个概念
什么是索书号?
索书号是图书馆给每一种图书编的号,在每一册图书的书脊上都有索书号,是确定图书排架位置的依据。它由两部分组成,斜杠“/”前面是分类号,“/”后是种次号,是按这一类下所有图书的到馆顺序排列的,与分类号不同,它是整数制,数字小的排在前面,大的排在后面,一般来说同一类下种次号越大,说明这本书越新,有的种次号后还有辅助区分号,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图书的版本、卷次、年代等情况的。
二、什么是辅助区分号?
同类书区分后,仍不能做到一种图书一个号码的情况下,所采用的特定符号称为辅助区分号。辅助区分号主要由版本号、卷次号、特藏号等组成。
1、“-”版本号(又称版次号),用以区分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