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伸法测钢丝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8?4基本要求 ?8?4提高要求 1、学习用拉伸法测定钢丝的杨氏模量;2、掌握光杠杆测量的微小变化的原理;3、学习逐差法处理数据;4、学习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5、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及原理;6、会用图解法提出粗差;7、了解选择测量仪器的理论依据;8、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1、设计用计算机测绘实验图线并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2、设计杠杆发测固体热胀系数的实验方案;3、设计动态法测定杨氏模量的实验方案。
杨氏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的刚度,是度量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受力时形变大小的因素之一,是表征材料机械特性的物理量之一。
2.光杠杆原理?伸长量Δl比较小,不易测准,本实验利用了光杠杆的放大原理对Δl进行测量。?利用光杠杆装置后,杨氏弹性模量Y可表示为:?式中,F是钢丝所受的力,l是钢丝的长度,L是镜面到标尺间的距离,d是钢丝的直径,?b是光杠杆后足到两前足尖连线的垂直距离,Δn是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刻度值的变化量。
3. 隔项逐差法
隔项逐差法为了保持多次测量优越性而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使每个测量数据在平均值内都起到作用。本实验将测量数据分为两组,每组4个,将两组对应的数据相减获得4个Δn,再将它们平均,由此求得的Δn?是F?增加4千克力时望远镜读数的平均差值。
【实验步骤】
1.调整好杨氏模量测量仪,将光杠杆后足尖放在夹紧钢丝的夹具的小圆平台上,以确保钢丝因受力伸长时,光杠杆平面镜倾斜。
2.调整望远镜。调节目镜,使叉丝位于目镜的焦平面上,此时能看到清晰的叉丝像;调整望远镜上下、左右、前后及物镜焦距,直到在望远镜中能看到清晰的直尺像。
3.在钢丝下加两个砝码,以使钢丝拉直。记下此时望远镜中观察到的直尺刻度值,此即为n0 值。逐个加砝码,每加1个,记下相应的直尺刻度值,直到n7,此时钢丝下已悬挂9个砝码,再加1个砝码,但不记数据,然后去掉这个砝码,记下望远镜中直尺刻度值,此为n7’, 逐个减砝码,每减1个,记下相应的直尺刻度值,直到n0’。
4. 用米尺测量平面镜到直尺的距离L;将光杠杆三足印在纸上,用游标卡尺测出b;用米尺测量钢丝长度l;用千分尺在钢丝的上、中、下三部位测量钢丝的直径d,每部位纵、横各测一次。
5. 测量完毕,整理各量具和器具。
【数据记录和处理】
1.望远镜中标尺读数
砝码重量?(千克力) 标尺读数 隔项逐差值? 加砝码时 减砝码时 平均 2.00 ? ? ? 3.00 ? ? ? 4.00 ? ? ? 5.00 ? ? ? 6.00 ? ? ? 7.00 ? ? ? 8.00 ? ? ? 9.00 ? ? ? ? 测量值(mm) Δ仪 (mm) 不确定度(mm) 相对不确定度% L(mm) ? ? ? ? b(mm) ? ? ? ? l(mm) ? ? ? ? ?0?2
3.钢丝直径d的测量。
测量工具:千分尺,最小刻度为0.01mm,取其1/5为Δ仪 = 0.002mm
测量部位 上 中 下 平均 测量方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 d?(mm) ? ? ? ? ? ? ? ? ? ? ? ? ? ? ? ? ? ? ? ? ? ,则A类不确定度?;
B类不确定; 总不确定度?所以,,相对不确定度?。
?
4.杨氏模量Y的计算?
相对不确定度:
总不确定度:?;
实验结果标准形式:
【思考与讨论】
1.杨氏模量是材料的机械特性之一,只要材料的成份组成一定,不论其长度和粗细如何,其值一定。
2.杨氏模量是一个简接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