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声京视 | 北京广播电视台《聚力同心抗疫情》:讲好首都抗疫故事 凝聚团结战疫力量。
深化微观叙事 引起受众情感共鸣
特别专题报道《聚力同心抗疫情》摒弃了宏大叙事,而是采取微观叙事方式,凸显抗疫细节,贴近人民群众,强化典型人物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增强节目内容的情感含量,引起受众情感共鸣,真挚细腻,导向意识突出。例如6月16日北京新闻广播《主播在线》关注首都医务工作者群体,从微观视角讲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综合外科护士长王玉英参与援鄂抗疫的经历,细致生动。节目凸显平凡中的伟大,还原北京医务工作者在武汉的真实场景,扣人心弦,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展现了北京援鄂医疗队慷慨赴鄂、坚毅持守的英雄精神以及科学组织、科学施救并战胜疫情的专业能力,向首都医护人员致敬,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又如,6月10日北京交通广播《行走天下》聚焦抗击过2003年非典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唐子人,解析抗击疫情初期的危与机,传递温暖和力量,感人至深。《聚力同心抗疫情》在人物访谈中展现时代故事,礼赞平凡的奉献者,践行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
制作精良音响生动 彰显示范引领作用
《聚力同心抗疫情》特别节目制作精良,音响生动,收录大量来自受访者工作场景的现场音,配合内容渲染气氛,以声动人,更增强广播作品的纪实性,给受众呈现出一种真实自然的听觉体验,有助于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同时,每期节目在结尾处播出歌曲,鼓励公众坚定信念,携手抗击疫情,提振全社会的战疫信心,振奋人心。此外,系列专题节目彰显首都示范引领作用,让“北京模式”“北京速度”“北京经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社会意义显著。例如6月17日北京交通广播《行走天下》聚焦北京润泰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曾建华的先进抗疫事迹,将着眼点落在医疗废物的处理方法上,科普医疗常识,增进受众对医废管控的认知和了解。通过展现他和工人们一起守护住了防疫的最后一道防线,向在北京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工作一线奋战的各行业劳动者致敬,彰显首都防疫工作的示范效应,寓意深刻。
创新编排方式 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
北京广播电视台为了提升《聚力同心抗疫情》特别节目的传播效果,积极创新编排,采用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的制作模式。将北京新闻广播采访后的素材再进行深加工,音频素材制作为8分钟短版人物故事和20分钟长版人物访谈,分别在新闻广播《主播在线》和交通广播《行走天下》节目中播出。同时,北京新闻广播为每个人物制作30秒-1分钟的节目导听片花,在新闻广播、交通广播滚动播出,每天播出3-4次,充分预热,吸引听众关注收听。此外,北京广播电视台打造融媒传播矩阵,在PC端和移动端开展宣传推广,扩大传播范围,提高节目热度。其中,图文、音频、视频素材一方面随广播节目播出即时在微信微博推送,另一方面由网络媒体中心抓取适宜网络传播的点,精剪为短视频,在视频平台推送。同时,北京广播网和“听听FM”均建立“聚力同心抗疫情”小专题,“听听FM”在首页焦点图重点推荐,集纳节目,充分实现优质内容的整合,提高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台网联动,同频共振,融媒体传播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