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牡丹江医学院
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1.学科门类:医学
2.专业名称:护理学
3.专业代码:101101
4.招生时间:2001年
5.学制:四年
6.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符合未来高等护理学教育要求,能够系统地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素质优良、行为规范,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工作的素质优良的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1.素质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护理学专业,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关爱病人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5)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
(6)尊重同仁,增强团队意识。
1.学科门类:医学
2.专业名称:护理学
3.专业代码:101101
4.招生时间:2001年
5.学制:四年
6.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符合未来高等护理学教育要求,能够系统地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素质优良、行为规范,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工作的素质优良的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1.素质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护理学专业,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关爱病人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5)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
(6)尊重同仁,增强团队意识。
2.知识目标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评估、诊断、目标、要点和健康教育,掌握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4)熟悉医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独立地、持续地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促进自身和专业的发展。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3.技能目标
(1)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技能。
(2)掌握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3)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一定的护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能为个人、家庭、社会提供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咨询。
(4)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能够建立和谐的医患和医际关系。
(6)具有外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7)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专业特色
长期办学实践中,不断深化学校“以德为先、注重人文、强化实践、服务基层”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高素质、重人文、强技能”的专业特色,培养能够胜任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工作的素质优良的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四、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
学制四年,共201周,其中入学教育及军训2周,教学106周,考试12周,假期30周,毕业实习50周,毕业教育1周(见表1教学安排时间分配表、表2毕业实习安排时间分配表)。
表1 教学安排时间分配表(周)
学年 入学教育
及军训 教学 考试 假期 毕业实习 毕业教育 合计 一 2 34 3 12 51 二 36 4 12 52 三 36 4 6 6 52 四 1 44 1 46 合计 2 106 12 30 50 1 201 表2 毕业实习安排时间分配表
科 目 周 学 分 科 目 周 学 分 实习教育 1 1 内科护理 12 12 外科护理 14 14 妇产科护理 4 4 儿科护理 4 4 ICU 4 4 急救护理 2 2 社区保健 2 2 精神科护理 2 2 护理管理 1 1 合计 46 注:第四学年共50周,其中实习46周、护士上岗证考试培训等4周。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和必要说明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病原生物学、护理药理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诊断学、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
全部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部分,必修课与限定选修课共计2826学时,教学106周,平均周学时26.6学时(表3课程类别与学时比例分配表)。课程设置详见表4必修课教学进程表、表5选修课教学进程表、附表1素质教育课教学进程表。
表3 课程类别与学时比例分配表
课程
性质 课程类别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学分 课程
门数 必
修
课 通识教育 900 566 334 32% 51 11 专业教育 专业基础课 866 652 214 31% 47.5 18 专业课 826 514 312 29% 45.5 13 合 计 2592 1732 860 92% 144 42 选
修
课 专业教育 限选课 234 166 68 8% 12.5 10 任选课 156 134 22 7 拓展教育 素质教育课 482 482 25 合 计 872 782 90 12.5 39 合计(不含任选课、素质教育课) 2826 1898 928 100% 156.5 48 六、课程成绩考核与要求
(一)必修课的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课的终结性考核进行时间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进程表和时间分配表的规定,考查课的终结性考核进行时间应根据具体教学进程在课程结束时即可安排。
(二)选修课采取随堂测验、小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专业任选课不得少于2学分。
(三)拓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