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聚焦陕西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 “盐”伸产业链 北元集团聚“新”成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聚焦陕西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 “盐”伸产业链 北元集团聚“新”成势

小小一粒盐如何变身为化工产品?多年来,位于榆林市神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陕煤集团所属企业——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元集团”),致力于发展精细化工,推动盐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元集团锦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厂区一角

走进北元集团聚氯乙烯(PVC)包装车间,只见工业机器人灵活操作,传送带上的聚氯乙烯鱼贯而出,一一码放整齐,随后被叉车搬运至包装车间外的火车或卡车货箱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元集团热电分公司机组空冷岛

作为全国单体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北元集团依托榆林丰富的煤炭和原盐资源优势,以4×125兆瓦自备发电厂为纽带,先后拥有110万吨/年聚氯乙烯、8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220万吨/年新型干法工业废渣水泥、50万吨/年电石的生产能力,已形成“煤、原盐、兰炭、电石、聚氯乙烯、水泥”的一体化循环产业模式。

“北元集团既属于煤化工,也属于盐化工,属于煤化工和盐化工的耦合。目前共有5大产业板块,包括化工、热电、水泥、电石和新能源,主要以聚氯乙烯(PVC)和烧碱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循环产业链条。”北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史彦勇表示,北元集团既做基础化工,也做精细化工,既上新能源,也做新材料,实现了盐化工产业高端化、低碳化和多元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元集团化工分公司PVC(聚氯乙烯)包装车间

据了解,在企业内部,北元集团以聚氯乙烯装置为核心,集电力、水泥、电石、采卤等产业形成了循环经济大循环。即以110万吨/年聚氯乙烯装置为核心,采卤装置为氯碱装置提供卤水,热电装置为化工装置和水泥装置提供电力和蒸汽,电石装置为聚氯乙烯装置提供电石。水泥装置利用化工乙炔装置产生的电石泥废渣、热电装置产生的炉渣及粉煤灰、脱硫石膏等生产水泥,同时设置余热锅炉生产蒸汽供聚氯乙烯装置使用。另外,聚氯乙烯装置产生的母液水经过深度处理回用制除盐水,生产污水经过处理回用于乙炔发生,热电装置产生的煤水、中和水回用于采卤装置生产卤水。整个生产过程基本无废弃物排出,资源在生产全过程得到高效利用,形成了一条生态产业链条。

在电石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方面,北元集团坚持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运营的全过程,通过创新和节能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能效,选择低污染、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并持续完善碳排放管控体系,以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目前已建成并运行50万吨/年电石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包括50万吨/年电石装置及配套2×25MW余热发电机组,50万吨/年白灰装置以及60万吨/年兰炭装置,实现了工业废渣的循环利用,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元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厂区一角

一条条循环产业链,构筑起节能、降碳的“桥梁”,铺就了北元集团绿色发展的蝶变之路。

近年来,北元集团还积极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降低综合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总量,延伸产业链条,坚持产业结构改革,投资建设了水泥余热锅炉,回收利用回转窑窑头窑尾余热生产蒸汽供化工装置区使用,年节能量达1.7万吨标准煤。建设了母液水深度处理装置,将聚合装置产生的母液水经过处理送除盐水装置生产除盐水,同时将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生产污水回用于乙炔发生装置,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年节约新鲜水用量达100万吨。

“我们没有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真正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条。”史彦勇说,从循环利用到延链补链,从创新工艺到丰富产品。在这条循环生态产业链条上,已形成43种牌号树脂产品、7种碱氯酸、9种水泥类产品和4种电石类相关产品,形成具有北元特色的产品序列体系,不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来源:西部网

编辑 刘雅娇 校对 强小强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