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今年10月8日,世界首艘23000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达飞雅克·萨德”号命名交付。该船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最大功率双燃料动力W12X92DF型主机,既能使用燃气又可兼顾燃油,无论远海航行还是近海航道航行,均可依靠天然气提供动力。
【世界首艘23000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
专家表示,在超大型集装箱船上使用LNG为主燃料的双燃料动力系统,在全球业界尚属首创。其最大优势是能满足全球最严格排放标准,与传统燃油集装箱船相比,可减少20%的碳排放、85%的氮氧化物排放与99%的硫排放,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绿色节能日益成为主流旋律的今天,航运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节能减排的压力,LNG(液化天然气)船以及双燃料动力船舶有望成为未来航运业的主力角色,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如下图所示的2017年5月份LNG动力船舶航行图。
作为船用燃料,LNG可以降低15%-20%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98%以上的硫氧化物排放、减少85%-90%氮氧化物,且着火点和爆炸极限高于柴油(柴油着火点260℃,爆炸极限0.5-4.1%,天然气着火点650℃,爆炸极限4.6-14.57%)。因其属低温液体,泄漏时自然气化快,LNG不会对水体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采用液化天然气作为船燃料,是航运业降低成本、安全环保的一条路径。
LNG双燃料动力船简介
近年来,随着船舶LNG动力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其应用也不再局限于渡船等小型船舶,逐渐向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等大型船舶扩展。除LNG运输船外,其他商船通常采用LNG双燃料主机和发电机,将燃油和LNG结合使用,能够较好地解决续航力问题。2016年11月,南通中远川崎向挪威船东欧洲联合汽车运输公司交付全球首制4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2020年10月,沪东中华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世界首艘23000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也已顺利交付。
4000PCTC
23000TEU
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全球LNG双燃料船为573艘,同比2019年增加13%;在手订单360艘,同比增长16.5%。在手双燃料船订单占全球在手订单的比重(以GT计)从2019年6月的15.4%提高到23.1%。同期苏伊士油轮的船队数量增速仅为1.7%。2019年,VLCC(大船集团)、苏伊士型油船(广船国际)、好望角型散货船(现代重工)和Newcastlemax型散货船(外高桥造船)领域都迎来了首批LNG动力双燃料船订单。
目前投入运营及在建的LNG双燃料船中,数量最多的是客渡轮、海工船舶、集装箱船和油轮(见下表所示)。在三大主力船型中,液货船是使用LNG动力最多的船型,在这其中,化学品、成品油船是使用LNG动力最多的船型,其次是阿芙拉型油船。
数据来源:克拉克森
LNG双燃料动力船主要技术特点
LNG双燃料动力船与传统燃油动力的主要区别在LNG双燃料供气系统。LNG双燃料供气系统包括:LNG燃料储存系统、LNG燃料加注系统、燃气供应系统、燃气主机。LNG具有低温破坏性、快速挥发性和爆炸危险性等特点,出于安全考虑,以LNG作为燃料的动力船舶在结构布局、机电设备选型和安装上都不同于普通船舶。如下图所示:
1.LNG燃料储存系统
燃料储存系统通常称燃料围护系统(气罐)。燃料围护系统与LNG船货物围护系统分类相似,分为薄膜、半薄膜型和独立气罐型。薄膜、半薄膜型气罐集成在船体中,压力一般情况下小于0.025MPa,最大不超过0.07 MPa;薄膜型气罐不够气密,需要次屏障,对压力变化非常敏感,需要保压,优点是能较好地适应于船体结构。
独立气罐型细分为A、B、C三种类型:A型平面结构组成的菱柱形货舱、B型平面结构组成的棱柱形货舱、B型回转球形(Moss) 、C型独立型压力容器。C型应用偏向于中小型船舶,薄膜型应用偏向于大型船舶。如下图所示。LNG燃料储罐船上布置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位于开敞甲板上和位于围蔽处所内,布置时应考虑气罐本身的设计、气体的泄漏、通风、消防和机械保护等因素。
2.LNG燃料加注系统
LNG加注站用于向LNG储罐内充装燃料,带充装接口和回气功能,一般位于舷侧的露天甲板上,应保证有足够的自然通风。若设置到围蔽或半围蔽处所,应进行风险评估,且必须经过船级社同意。LNG的加注方式主要分为三种模式:车到船(truck to ship--TTS),船到船(ship to ship--STS),港到船(port to ship--PTS)。这些加注模式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港口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应用。
3.燃气供应系统
LNG燃气供应系统包括:气罐连接处所(气罐主阀、蒸发器/气化器、热交换器、主燃料阀等)、气体阀件单元(GVU)和相关气体管路等。气罐连接处所的法兰、阀等可能存在泄漏源的连接装置未布置在开敞甲板时,必须封闭在气罐连接处所内,即“冷箱”。GVU内部设有各种气体燃料调节阀控制阀和安全监控装置等,这些阀件一般为气动控制,管路通常采用双壁气体管路。
4.LNG双燃料主机
LNG发动机分为混烧发动机、双燃料发动机、单一气体燃料发动机。混烧发动机建造、改造简单,成本较低,但是排放性能较差,总能耗会有所增加;双燃料发动机使用燃料灵活,排放性能得到极大改善,但成本相对较高;单一气体燃料发动机,减排效果最好,但船上应用布置难度较大。现阶段,双燃料发动机在大型船舶上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船东的青睐,国内双燃料发动机厂家主要有沪东重机、玉柴、广柴、淄柴等,国外主要有曼恩、瓦锡兰等。下图为燃气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LNG双燃料动力船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LNG燃料动力应用始于2009年,起步较晚。虽然在国家一系列强有力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发展,但在推广应用中仍然遇到了诸多障碍,严重制约了LNG燃料动力船舶的发展规模。
1.LNG双燃料动力船前期投资较大。初期政策所给予的资金补贴和LNG相对于柴油的价格优势,是推动LNG动力船舶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政府补贴的相应减少、国际油价的下跌和LNG价格的攀升,以及设计、工艺水平不高等影响,其相对于柴油的运营成本优势正逐步丧失。
2.加注码头数量不足和分布不合理。专业维修队伍短缺、配件采购困难、费用高、周期长,以及政策与管理的失调,严重影响了LNG燃料动力船舶的发展。近年来,虽然欧洲、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纷纷加强LNG加注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距离供气网络的形成还有较大差距。
3.LNG燃料动力在船舶上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标准不够健全,技术、法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在船舶建造、改造当中难免会出现规范指导盲区或对法规理解不一致的情况,增加了船舶建造成本,影响了建造完工时间。与国外相比,国内LNG燃料动力系统技术水平不高,技术不成熟,运行过程中还时常发生系统故障等。
发展展望
当前,全球减排和低碳的趋势已将航运业推到风口浪尖。国际海事组织的限硫、限硝规则倒逼航运业改进技术或采用替代能源的抉择,将有助于LNG燃料动力的推广应用。相比传统油料动力船船,发展LNG动力船既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又符合节能减排需要。
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船舶业必将迎来LNG动力船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建议生产企业、航运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应进一步加强协作,加大对LNG动力船舶市场和应用的投入,实现LNG能源应用船舶产业链的良好运作。
来源:中国远洋海运e刊汇编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