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让城市更加靓丽,承载着全县人民群众的期盼。近年来,翁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目标,坚持创建惠民、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将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党员志愿者在第22网格打扫卫生。叶慧 摄
翁源县多部门联合开展“五线”整治工作。徐颖 摄
党员志愿者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康文志 摄
翁源县城扩容提质。何先敏 摄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今年,是2021-2023年文明城市创建周期的第二年,也是翁源县争取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的关键一年。翁源上下将测评标准转化为业务标准,对标对表,狠抓落实,着力形成“全城、全面、全民”创建工作局面。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全县中心工作,聚焦重点、补齐短板,把创建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以良好的人文环境推动翁源营商环境再升级。”翁源县委书记、县文明委主任高忠指出,要围绕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这一目标,齐心协力、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形成文明城市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
“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走进翁源,随处可见兰文化雕塑、兰花路灯等兰花元素,彰显着“兰韵之城”的独特韵味。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城市美化、净化、亮化、绿化工程,翁源城市品质和品位得到大幅提升,城市面貌实现美丽蝶变。
如何实现既要建好又要管好?考验着翁源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网中有格,格中有长。”翁源县“创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网格化管理在优化城市治理上成效显著。该县坚持高位推动,由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网格管理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县长各负责一个大网格,县四套班子成员全部挂点到28个网格,牵头单位一把手担任网格长,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开展网格调研、提出具体要求、适时作出点评,推动工作再上台阶;挂点县领导积极落实,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分管领导密切跟进,主动组织协调、召开联席会议,确保工作落实落细。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小网格”服务“大民
生”。翁源将创文巩卫实地标准与城市网格管理融合推进,严格执行“日抽查派单、周点题促进、月考核奖励、季督查督办、年终综合考评”等工作机制,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28个网格与各职能部门协同发力,对文明城市创建的36个测评项目及13类抽查点位进行督导检查。今年以来,县“创城”办共派单244件,28个网格点题448件,组织考核5次,印发情况通报4次,指出存在问题622条,督促各职能单位加强整改,乱扔倒、乱涂贴、乱堆放、乱摆卖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以考促干、以考促管、以考促变。通过日常走巡劝导、党员社区报到、文明实践活动等形式,网格工作人员积极发挥“宣传员”“践行者”“监督员”“服务员”作用,深入沿街门店、居民小区、小街小巷,听民声、集民意,收集并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卫生死角、沟渠淤堵、乱设地锁、道路坑洼、僵尸车长期停放等问题。各网格使用奖补资金,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微治理”“微改造”,有效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实、幸福感更强。
下“硬功夫”啃“硬骨头”
在城市管理中,市容乱象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且顽疾难以根治。
在县城中心农贸市场附近,技术人员将断头线以及废弃线进行集中清理,同时利用扎带将凌乱的缆线进行捆扎,并贴墙固定,实现缆线线路横平竖直、安全规范、整洁美观。
据介绍,这是该县工信局联合移动、电信、联通、广电、供电等多个部门,为切实解决“五线”乱拉乱挂现象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而集中开展的“五线”整治工作。6月以来,已完成天天广场、工行小区等七个区域、4段跨路缆线以及368条光皮线的整治清理和登记工作。
在离中心农贸市场不远的建设一路,该县市政建设服务中心的党员志愿者与环卫人员正利用小铲子、滚刷等工具对辖区内单元门、楼梯过道、楼房外墙等公共设施上张贴的“办证刻章”等各类小广告、非法小广告进行地毯式清理。
“我们持续开展‘清理牛皮癣’集中攻坚行动,6月10日以来,对县城主干道、公共场所等不同区域的‘牛皮癣’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地毯式清理,共清理超过1.5万处。”翁源县市政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不止是“五线”整治和“清理牛皮癣”集中攻坚,翁源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下绣花功夫。
日前,翁源县巡查督办专班对县城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市场秩序等问题进行专项督查,发现交通秩序方面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较为突出,机动车、非机动车违法停放问题严重,行人、非机动车违章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社区、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重要点位周边脏乱差问题比较普遍;城区主次干道绿化亮化硬底化等基础设施维护不够及时;乱堆放杂物、垃圾不入桶、遛狗不牵绳、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等不文明行为依然存在。
为此,翁源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各镇对照整改任务清单,“谁家孩子谁家抱”,采取有力有效行动对存在问题一一整改。县文明办、县“创城”办针对面上最突出问题,推动5个专班挂图作战,实行整改进度周汇报制度,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下好先手棋、出好组合拳、打好攻坚战。据悉,整改工作实施以来,该县住建部门牵头整治乱摆卖行为313处,维修基础设施46处;公安部门牵头在县城设置31条严管道路,共出动警力980多人次,查纠交通违法行为2035起;县委政法委牵头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整改存在问题30多处;宣传部门牵头开展“文明随手拍·人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已反馈不文明行为200多条。随着一个个城市“末梢”的改变,翁源的城市面貌愈加清亮,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红马甲”绘就“同心圆”
“文明城市为人民,城市文明靠人民。”一句简单的口号道出了翁源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初衷和愿景。
“见证了城市的蝶变,现在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也日益浓厚。”该县“创城”办相关负责人感叹道。近日,翁源县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积极组织党员志愿者、职工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和社会热心人士,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大行动,实现志愿服务天天见、文明劝导时时有。
每天都有500名志愿者穿梭在街道上、闹市中、公园广场、滃江河畔,停驻在红绿灯前、斑马线边,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净化美化市容环境、文明培育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劝导乱扔垃圾、遛狗不牵绳、车辆乱停放、破坏绿化带等不文明行为,主动捡拾塑料袋、瓶瓶罐罐、纸巾、广告单、烟头等白色垃圾,劝阻乱涂乱贴“牛皮癣”,对垃圾箱桶溢满未清运进行反馈,将乱停放的摩托车、自行车等小型车辆移动到指定停车位。对沿街商铺经营者、广大市民积极宣传“翁源县市民文明公约”“翁源县文明行为十五条”等行为规范,派发有关宣传资料,倡导“门前三包”,让文明培育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成为广大市民认知认同的行为准则。
文明成风化俗,如细雨无声润物。志愿服务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品牌之一,通过系列志愿主题实践活动,可以播撒出文明的种子,引领广大市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建文明城市环境,共享城市文明成果。
据介绍,通过整合志愿服务力量,翁源县成立28支网格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将“i志愿”平台注册、活动发布和“党员社区报到”纳入网格考核内容,注册志愿者由不足万人增加到21371人,五星志愿者106人,发布活动数量1566项,党员报到活动2687次,参与党员27682人次,以志愿服务形式推进环境卫生、秩序劝导、设施排查、文明宣传、垃圾分类等工作,广大群众普遍乐于接受,有效倡树文明新风、培育文明风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救灾等工作中,广大“红马甲”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维持秩序,引导群众有序排队,走街串巷、逐门逐户带领医护人员开展“敲门行动”,落实“地毯式”排查,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镇、村(社区)志愿者闻“汛”而动,协同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宣传动员、低洼地区人员转移、风险隐患排查、地质灾害防范、灾后清淤消杀等工作,凝聚起众志成城战汛情的强大合力。
如今,该县正朝着“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方向发力,全力绘就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写好文明城市的翁源答卷。
作者:建喜 刘璐 刘志良 许永清 徐颖 李演雄
编辑:张惠娟
请输入验证码